题干

“民”字的基本解释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由此派生的词语有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权
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人民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民观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影响。
民生
材料三美国政府开支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支出项目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国防、对外军援、退伍军人补助
38.0
28.2
18.0
社会保障、收入保障、保健、住宅和社区发展
18.1
24.9
29.4
教育
13.8
17.8
17.0
卫生、公安、文化
4.7
5.2
3.1
运输
7.3
5.8
4.7
空间研究、自然资源、农业、邮政补贴
4.9
4.8
4.2
一般性政府开支
5.5
6.8
3.6
利息
5.5
4.7
6.1
对外关系与援助
1.6
0.9
0.2
其他
0.6
0.9
1.0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70年代后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作出这种举措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1-24 09:1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