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历史主题和时代特征在社会思想上会留下深刻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引自《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实业救国思潮在清末民初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史学界对其历史作用基本存在两种看法:①认为它有利于推动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近代化道路;②认为它虽然发展了实业,但却救不了国,解决不了中国在近代的出路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
(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