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观察以下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文艺名著



蒙娜丽莎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观察材料二这些文艺作品,它们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4)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阐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