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突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chen,亦作疹),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统治者所接受的共同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2-28 02:4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