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
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
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候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康有为关于民族国家的不同主张,简要评价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