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西古代都出现过对人重点研究的思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西方学者在对人的研究有哪些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0-19 11: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