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就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的“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四“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史料三分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有何发展?
(4)概括材料四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2-11 04:2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