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音乐,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各抒己见。颇具影响的是孔子的“礼乐”思想,他将音乐同社会的政教伦理相结合,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既“美”且“善”的礼乐时代已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君乱臣谮、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变风变雅”大作。于是,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非乐”“禁乐”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墨子。墨子认为音乐兴盛和政治清明成反比,“现今权贵聚民财作器乐只为个人享乐,而丝毫无益于人民生活。官民听乐,必废国事,误农时而不利于社稷。听乐使官吏不治其事,农夫不治其田,妇女不理其机,影响国计民生之大局”。
——摘编自林林《从墨子“非乐”谈他的音乐思想》
材料二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而他对音乐的表达亦对整个西方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的教化而使城邦公民达到对美的热爱。柏拉图认为音乐不是一种无谓的消遣和享乐,其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柏拉图规定在他的“理想国”中,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他认为,音乐和体育的结合使人身心和谐,应当把音乐教育和体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
——摘编自《柏拉图音乐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墨子对“乐”的不同态度,并对材料中墨子的态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与孔子对音乐社会作用的共同认识及其产生的相似背景。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5-19 07:0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