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摘编自(意大利)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摘编自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摘自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的主要贡献。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语言革新的积极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3-04 08:3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