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年)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卢梭(1712—1778年)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王阳明学说与程朱学说的不同点,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三,归纳17、18世纪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原因,并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0-27 08: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