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经
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车便檝也,乘之者遂得其成。——韩非子
材料二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吴光《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