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贤能的智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材料三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社会的政体分别是什么?概括指出他们的各自依据。
(2)有人认为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看法更为客观准确,请从必修3所学的思想史的角度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在国家产生、权力主体和治国方式三个方面的主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04 07:5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