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待访录》,被后世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而现实的社会往往正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已,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未得天下之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个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引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所以,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是在这种结合行为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获得到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摘自《旷世名典》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卢梭主张的主要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中法两国产生类似思想的历史因素。(答题时注意历史因素类的规律性作答)
(2)卢梭和黄宗羲都是所处时代思想家的代表,但其思想的历史作用不同,概述其思想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11 10:5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