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
材料二(***)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丰碑》
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198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的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