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变是儒家思想演变的一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力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弊,易主观玄想为客观考察,改空谈为征实……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实事求是”为治学圭臬,注意考镜源流,不拘泥于旧注古训。
——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
回答:
(1)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用一个字概括明清之际儒学思潮的特征。有人认为,“针砭时弊”是这一思潮时代精神的表现。黄宗羲的哪些思想主张可以印证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