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通车。1876年,英国公司在上海修建吴淞铁路,遭到沿线破产农民和搬运工的反对,最终由清政府赎回拆毁;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立予停止,以维国本顺舆情”,而不得不缩短铁路,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并由骡马牵引车辆。甲午战后,列强大肆掠夺中国的“筑路权”,全国相当数量铁路被外国人经营控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计划修筑十万英里铁路,但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这些铁路建设规划不可能得到实施。直到1949年,全国名义上有铁路21810公里,实际勉强维持通车的仅11000公里,并且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广大西北西南分布极少。
——摘编自郝瀛《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初期,曾主张基础建设第一,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由于运量增长迅速,既有铁路运输能力逐渐不能适应,局部地区发生堵塞,从而修改“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对现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并相应地培养铁路建设人才。一五计划强调主要依靠本国技术力量,不能有依赖于苏联的想法。经过“一五”期间的建设,铁路面貌焕然一新,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支离破碎的铁路网连成一个整体,新建铁路项目全部得以落实。
——摘编自李远富《铁路规划与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状况,并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5-05 05:0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