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Gain(利益)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
材料四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