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61年春,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在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农村作了试点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旱、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
材料二:1962年,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材料三: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队18个农户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与1979年以后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
(3)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就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1979年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恢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然两极分化,地主阶级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将在农村复辟。请简要评述上述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8-28 05:4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