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胡佛被重新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竞选主题仍然是“促进自愿主义、个人自由主义、联邦不对市场进行经济干预,基本上靠地方政府解除30年代初期的危急。”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则认为:“政府的职责在于保护全体公民的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绝不能偏袒个别的小集团”,另一方面,政府还必须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应该给他们提供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其需要的一份”。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著《美国通史(第5卷)》
材料二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胡佛竞选主张的实质是什么?为了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罗斯福当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起点。相对于传统的“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方面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3)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