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近代以来,***总能在关键时期,把握历史方向,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内容
 
1922年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49年3月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
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所学,任选一次会议,分析其决策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活动中的合理性。
材料二: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前途。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论联合政府》(1945年)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论联合政府》发表的必要性。用史实说明,***此后的工作中是如何实践这一理论的。
材料三:“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上述材料,最早出自哪一历史事件。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4)综上,概括***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不断推动中国进步的经验。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19 07:48: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