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表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法国

印度

原煤(亿吨)

0.66

5.1

2.6

2.4

0.5

0.3

原油(万吨)

44

26671

3788

29

15

25

发电量(亿度)

73

3887

912

449

330

51

钢(万吨)

135

8785

2733

484

865

146

水泥(万吨)

286

3872

1019

446

742

266

 

——根据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2002

12951

14.30

45179

49.87

32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前 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是怎样初步改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09 07:5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