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二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单位:家)
江苏(含
上海)
直隶(含
天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各省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四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04-11 07:0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