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在近代中国的时代变迁中,个人的无奈与抗争折射了民族的命运,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化之路的曲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幼年丧父,生活十分贫困。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他当时的校长酒井对他说了一句话: “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范旭东深受刺痛,决心改学更有强国之用的学科,191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
——《范旭东小传》
材料二  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那时的中国,无法自己制造精盐,被嘲笑为“食土民族”,精盐市场,长期被英商和日商垄断,于是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达到90%以上。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海王星”。久大精盐很快遭到国内外盐商的围剿,日商在报纸上散布“海王星”有毒的谣言……久大精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销到长江以南,范旭东甚至还被军阀绑架,靠他的总长哥哥四处斡旋才被放了回来。
——李沛霖《民国时期远东第一》
材料三   1912年民国初建,百废待兴,“实业救国”成为诸多仁人志士挽救民族和国家的一种选择,特别是民国政府对事业的鼓励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刚刚回国的范旭东于1915年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在1917年销出精盐1万担,1923年增加到4万多担,1936年达到顶峰,约50万担。
——摘编自《历史教学》第2016年第3期
材料四  抗战爆发后,新的久大精盐厂在四川自贡宣告成立,他的盐碱公司受到诸多的困难和阻挠,一直没有打开局面,最终也没有重现战前面貌……范先生的半生坎坷,象征了数十年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坎坷!中国如不能独立自主,中国政治如不能独立自主,中国政治如不能走上民族的道路,则民族工业是没有方法发展的……假如范先生的心血是灌溉在民主国家的土壤里,我们知道他的果实一定比现在更加丰硕,更加美丽!
——1945年10月6日《新华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赴日留学且选择理科化学系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久大精盐公司当时面临何种处境?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久大精盐公司在1915~1923年期间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范旭东的企业最终“没有重现战前面貌”说明了什么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6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08-22 07:2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