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材料三:1945年,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此时期“大有风起云涌之概”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