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868年,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容闳正式向清政府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才。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拔数成以充之”,“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客闳还全身心倾注于晚清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前往南京,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后来,他参与戊戌变法,促进辛亥革命,一直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1)核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容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