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2在1911年以前约10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楠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3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源。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2所说的“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3思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3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