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材料二: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材料三: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四: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金法则”最接近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2)哪位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
(3)据材料三概括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模式。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所述现象表明了中国的什么方面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