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产业工人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万人左右。
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
 
1920年
1936年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年平均增长(%)
中国资本
6.61
44.80
26.09
63.20
9.00
外国资本
8.13
55.20
15.16
36.80
3.90
 
材料三从***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相比于1920年,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变化?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并归纳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积极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7-07 08:4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