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互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不少,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朝章、宪典、吏治、民情,言之历历。而我官员绅士中绝少通习外国语言之人。各国在沪均设立翻译官二人,遇中外大臣会商之事,皆凭外国翻译官传述,亦难保无偏袒情弊。中国能通洋语者,仅恃通事,凡关局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通事往来传话,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
——李鸿章
材料二 同文馆、水师学堂等,……然至今数十年,未尝有非常之才出乎其间,以效用于天下,天下所共闻。……故其所成就,上焉者足备总署使馆之翻译,下焉者可充海关洋行之通事。彼其所求之者,固如是而已。·……故今日欲储人才,必以通习六经经世之义,历代掌故之进,知其所以然之故,而参合之于西政,以求致用者为第一等。
——1896年梁启超《学校佘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语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新式学堂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有何主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11-04 11:09: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