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60~90年代,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况表(以关平银两计值)
年份
| 进口总价
| 棉织品
| 毛织品
| 棉毛纺织品占百分比
|
1867年
| 6930万
| 1300万
| 740万
| 29%
|
1873年
| 7410万
| 1800万
| 590万
| 32%
|
1883年
| 7360万
| 1680万
| 390万
| 28%
|
1893年
| 15130万
| 2730万
| 460万
| 21%
|
材料二 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从1897年至1912年15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60家,从地域来看,北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闽候,东至上海,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
——李长莉《晚清洋布衣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英美输入纺织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