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清末民初之时,发展资本主义工矿业的呼声愈加高涨,张謇批评以商立国的口号是皮毛之论,强调“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棉铁主义”的口号。张謇的“棉铁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和要求的工业化方案。他想靠民营资本的力量实现“棉铁主义”,但资本弱小的民族企业家们无力兴办钢铁,就是棉业也常遭困难。他提出实行全面的开放主义,呼吁中外资本共同投资。利用外资加速中国工业的发展,本身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实现这种主张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7号炼铁楼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到1956年,中国第1座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1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1座制造机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

——胡绳主编《***的70年》

材料三 陈云制定一五计划时指出:“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中国是农业国,不可能把每家有几个鸡、几头猪都统计起来。”他根据《论十大关系》关于调整重轻农投资比例的方针,指出:重工业的投资当然仍占多数,“但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重要增加,为轻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重工业的投资也要增加。这样,工业建设的速度一时看来似乎是慢了,但实际上不会慢,可能加快”。1954年12月他在国务院座谈会上指出:“五年计划中新建的工厂在内地,内地的市场可以靠新的来维持。上海、天津没有新建的工厂,旧的搞垮了,就不能维持”。

——摘编自《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集中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指导思想。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工业化道路给我们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6-06 01:4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