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习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摘编自《工业先声》
(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说明其中一项政策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材料二:莫里斯·迈斯纳(耶鲁大学教授)对我国计划经济阶段的近代化成就的评价:如果不去正确的评价***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时代遗留给邓小平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反思与前瞻》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时代在体制上有哪些“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邓小平时代是如何反思并改革的?
(3)在某中学举行的“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四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请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位(示例不选)拟定提纲。
示例:美国胡佛总统

①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②应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或“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③结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回答:美国总统(除胡佛外任选一位):
①危机——②应对——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