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国别
德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时间
1875年
1890年
1890年
1894年
里程
27960
26900
32000
483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2)据材料二,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
——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6-21 12:2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