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在变化,历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和阐释这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渐变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代代相承,变化微渐”的说法是否准确?试以古代社会主流思想为例说明你的依据。
(2)从材料二看,中国社会“亟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各有哪些,作者比较推崇哪一变化?为什么?
(3)二则材料展示了哪些史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