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四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美]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
的国际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据材料四,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10-09 05:5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