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移动是历史上十分常见的现象,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1751—1851人口变化表
年份
| 年均增长率(%)
|
总人口
| 城市人口
| 农村人口
|
1751—1801
| 0.89
| 2.17
| 0.52
|
1801—1851
| 1.88
| 4.42
| 0.67
|
材料三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指出材料中“人口移动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人口及人口移动的情况及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口移动的状况予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