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引发了不同的反响,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时间
| 发明者
| 国别
| 发明成就
|
1733年
| 凯伊
| 英国
| 飞梭
|
1765年
| 哈格里夫斯
| 英国
| 手摇纺纱机
|
1769年
| 阿克莱特
| 英国
| 水力纺纱机
|
1779年
| 克隆普顿
| 英国
| 骡机
|
1785年
| 卡特莱特
| 英国
| 水力织布机
|
1793年
| 伊莱·惠特尼
| 美国
| 轧棉机
|
1782年
| 瓦特
| 英国
| 联动式蒸汽机
|
1807年
| 富尔顿
| 美国
| 汽船
|
1814年
| 史蒂芬孙
| 英国
| 蒸汽机车
|
1866年
| 西门子
| 德国
| 发电机
|
1870年
| 格拉姆
| 德国
| 电动机
|
1887年
| 狄塞尔
| 德国
| 柴油机
|
1867年
| 诺贝尔
| 瑞典
| 炸药
|
1885年
| 卡尔·本茨戴姆勒
| 德国
| 汽车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飞机
|
1837年
| 莫尔斯
| 美国
| 有线电报
|
1876年
| 贝尔
| 美国
| 电话机
|
1896年
| 马可尼
| 意大利
| 无线电报
|
材料二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三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
——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政府解决雾霾污染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