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

——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3-27 03:58: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