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
| 称谓
|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
1~3岁
| 孩提
| 孩提之童,吾不知爱其亲者
|
10岁以前
| 孺子
| 孺子平寝晏起,唯所欲,食无忧
|
满10岁
| 幼学
| 人生十年曰幼,学
|
13-15岁(男)
| 舞勺
|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
15岁左右(男)
| 束发
|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15(女)
| 及笄
|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
15-20岁(男)
| 舞象
| 戚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
满20岁(男)
| 弱冠
| 二十曰弱,冠(冠礼)
|
材料二:大约在17、18世紀,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已的独特观察、思維、感知方式。”
18世妃来,童工約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因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紀,英法等国先后頒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齡及工作时间,并規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剩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平,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約》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參与权。現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2)据材料二,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归纳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