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
—据《清实录》等整理
材料二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到浙江宁波贸易,企图变更贸易路线,另开通商口岸。乾隆皇帝对此很犹豫,他担心外国商人在浙江活动,“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由于要考虑浙江开埠的利弊,乾隆把原任两广总督杨应据调任I}}浙总督,要他对浙江通商进行调查。中英贸易长期在广州进行,形成了一个包括行商、粤海关监督、广东地方官员吏役在内的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垄断了对外贸易,得利其
多,不愿使贸易转向浙江。杨应据以粤民生计和两省海防为理由,力陈浙江通商的弊害。
—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浙江官员应如何争取开埠浙江?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2-13 08:2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