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作为一个思想家,在其长期的政治生涯中,通过实践和反复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认为:(英国)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意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治国之本,广开口岸,设立领事,保护商民,与国政相为经纬,官商之意常亲,中国通商之利一无经营;战与和二者,因时度势,存乎当国者之运量而已,未有不问国势之强弱,不察事理之是非,惟嗔目疾呼,责武士一战,以图快愚人之心。
郭嵩焘逝世后,他的密友李鹃章根据王先谦、周开铭等人的一个联名公呈,向朝廷写了一个奏疏,请旨为郭立传并赐谥。疏中说:“光绪二年.(郭嵩焘)充出使英法大臣,遣使之初,人皆视为畏途,朝命特以充选。在西洋三年,考究利病,知无不言。英国于南洋开辟新嘉坡一岛,闽、广人流寓贸易工作者,不啻十万,悉受制于英官。该侍郎据约力争于英外部,乃设中国领事官,英埠设华官自此始。自是华人得官保护,遇事不至见陵。其品望最为西人敬服,去任后犹称颂弗衰”。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诏旨:“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者不准行。”
——摘编自王兴国《郭嵩焘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郭嵩焘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拒绝给郭嵩焘立传和赐谥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8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10-20 05:4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