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强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
材料二
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没收并出售了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教会土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在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下,王室土地入不敷出,大批馈赠或出售,如当时英国女王就将其名下的土地分送给近臣(价值达81.7万英镑);还有大量非贵族商人、手工场主及一部分富农购置大批土地也跻身于贵族行列。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一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镳。
--摘编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富民社会走向没落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及相关史实,比较当时两国的商业活动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6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10-26 03: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