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
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逼近贸丝,而且开车缫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明中叶后,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士农工商”中的“商”,已不再排在末位。“士商常相混”,亦商亦儒,甚至弃儒从商,在一些商帮崛起的地方,似乎成了普遍的趋势。即便是“儒风独茂”的徽州,民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徽商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徽商为什么得以兴盛?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