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对比是1:10,换言之,同一块土地改为农场式经营就可提高9倍的土地收入。16世纪寺院土地拍卖中,购买量最旺盛的是乡绅。不仅由于他们财力雄厚,还由于他们渴望用农场方式经营土地,获取利润……难怪贵族中最有远见的代表人物如肯特伯爵、巴特伯爵等也都试图进行农业改革,尽管这样的贵族很少。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直收年岁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或遇凶岁偏实,即前功尽弃,然漕银岂可欠也?差银岂可免也?总而计之,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是种田求富反贫矣。”
——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七
材料三    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
地区
单位
雇工经营收益
土地出租收益
雇工比出租收益增减
增减百分比
江苏南部
钱文
11261
15122
-3861
-26%
浙江杭州
银元
3.98
11.10
-7.12
-64%
广东汕头
银元
19.32
30.00
-10.77
-36%
湖北广济
钱文
6438
13200
-6762
-51%
山东莱州
银两
16.29
13.60
2.69
17%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英国与18—19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异同。(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农村经济状况对两国的影响。(1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5-07-01 05:30: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