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齐民要术》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
宋元
| 踏犁
|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
《农桑辑要》
|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
《十二气历》
|
|
明清
| 《农政全书》
|
|
材料二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