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日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五(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4)据材料五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1-21 11:0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