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森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被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贩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贩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阁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益募捐事业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