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人状况:
(1)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2)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3)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4)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4)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材料四)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回答:
(1)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的婚姻观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发展特点?
(2)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认为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于探究英国工人的状况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近代英国工人发展的何种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6-05 07:0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