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
粮
| 1.95亿吨
| 19%
| 30%
|
棉
| 164万吨
| 26%
| 93%
|
钢
| 535万吨
| 296%
| 580%
|
煤
| 1.3亿吨
| 96%
| 210%
|
电
| 193.4亿千瓦时
| 166%
| 320%
|
原油
| 146万吨
| 235%
| -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