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的地位由边缘到中心,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 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汉到隋江南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 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材料五: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 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这些特征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